关于我们

从传输到存储:专线+加密技术,让数据泄露风险归零

发布时间:2025-10-30 11:40:28

在数字化浪潮中,数据已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,但传输中的窃听、存储中的泄露等安全威胁如影随形。据统计,2023年全球数据泄露事件中,超60%源于传输链路被截获或存储系统被攻破。如何构建“端到端”的安全防护体系?专线组网与加密技术的深度融合,正为企业数据打造从传输到存储的“全生命周期保险箱”,让泄露风险趋近于零。

传输安全:专线构建“物理隔离隧道”

传统公网传输如同“在马路上寄明信片”,数据需经过多个ISP节点,易被黑客通过流量分析或中间人攻击窃取。而专线组网通过三大技术筑牢传输防线:

· 独立光纤通道:企业独享物理链路,数据传输不与任何第三方共享,彻底杜绝流量窃听;

· 动态路由加密:结合SD-WAN技术,实时监测链路质量并自动切换加密通道,某金融企业通过专线将跨境支付传输延迟压缩至50ms内,同时拦截99.99%的攻击;

· 国密算法加持:采用SM2/SM4等国产加密标准,即使光纤被截获,数据也无法被解密,满足《网络安全法》等合规要求。

存储安全:加密技术打造“数据金库”

数据落地存储时,专线提供的物理安全需与加密技术的逻辑防护结合:

· 全盘加密存储:通过AES-256等算法对存储设备进行静态加密,某医疗企业将患者病历存储在专线连接的私有云中,即使硬盘被盗,数据也无法读取;

· 访问控制黑名单:结合零信任架构,仅允许授权设备通过专线访问存储系统,某制造业企业通过此策略将内部数据泄露事件归零。

行业实践:从“被动防御”到“主动免疫”

· 金融行业:某银行通过专线+加密技术连接全国网点,实现交易数据“传输零丢包、存储零泄露”,年避免损失超亿元;

· 政务领域:某市政府利用专线构建电子政务云,结合量子加密技术,确保公民信息“存得稳、传得安”。

专线+加密,为数据安全上“双保险”。 当物理隔离的“铜墙铁壁”与逻辑加密的“智能锁”结合,企业数据泄露风险将真正归零,在数字化竞争中赢得安全先机。


/template/Home/AllNew/PC/Static

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(CNNIC)IP地址分配联盟成员 北京市通信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单位

跨地区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(A2.B1-20150255)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(京ICP证060342号) 京ICP备05032038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193号

Copyright ©2005-2024 北京互联互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售前
电话
400-700-7300
在线
咨询
微信
咨询
微信咨询
售后
服务